立即登录

华为的“狼性”,是否有“人性”?

01/18 09:07:40

开会和产品说,随便,看你,都行。

从来不甩锅也不会甩锅,都是背锅。

注重精神需求多过物质需求,给钱少甚至不给钱也照样干。

不会赶进度,也不会拖进度,来不及就加一会班把进度赶上,加班费没必要争取,反正在哪里看电脑不是看。

修复的了就修复,都不带提交的,修复不了直接整块代码推倒重构。

到点上班,准点下班,没什么其它事情一般不和人交流。

“佛系”标签不是丧,是三分调侃,七分从容的态度。而狼性是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:整个人紧绷all in在工作上。

焱公子提到每个华为员工需签署一份《奋斗者协议》,协议上写着:自愿申请成为公司奋斗者,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,自愿放弃非指令性加班费。

他最终离开的原因是:狼性加班的次数和时长,已远远超过我的负荷程度。

这是狼性文化。

曾在华为工作四年多的副总裁李玉琢曾写过一篇文章《我为什么离开华为》,他因家庭的异地原因提出辞职时,任正非建议让李的爱人来深圳工作,李玉琢拒绝说爱人在深圳待的不习惯,任正非说“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”。

李玉琢后来如此评价任正非,“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忘我的工作狂,事业远远重于家庭。但是我想,他可以做到的,不能要求别人也和他一样呀。在我看来,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,不要家庭、不要健康的社会是危险的。”

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人生很长,我们不妨松弛点过。

02

越狼性,越窄化

某团最近发内部信:每天工作时长不低于11小时。按照大北京单程通勤1小时,早上10点到公司来算,员工“下班早”的话是晚上10点到家,倘若“加会班”则在12点后了。累觉不爱。

而工作11个小时的实况是:早上10点到公司后你打水、上厕所、打开app点外卖、开早会。开完离休息时间只有半个小时,你这时才开始看需求文档,打开IDEA写两行代码,随时有人找上门“看个问题”。

下午两点,午休后的你有些迷糊,脑子缓一缓,正好两点半开始干活。中间会有各种人打乱,一晃神都到下午5点了,这才发现今天的需求好像没做多少?

你安慰自己:没事的,反正晚上早走不了,加班慢慢做呗。

越狼性,越佛系。

因为工作时间占据员工除了睡觉外的全部时间,员工疲惫不堪。只有工作没有生活,这会让一个人失去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。外表是狼性努力加班,内心佛系消极,这是职业窄化。

职业窄化带来的后果有:精力折损,身心疲惫;消极怠工,上班如上坟;失去创造激情,视野受限;只想跳槽,摆脱困境。

长期下去,让人觉得自己似乎只会做手头上的事情,似乎不会做别的事。随着时间流逝,这种感觉越来越强,最终成为现实。

03

表面佛系,暗搓搓在蓄能

程序员张超的工作表现很普通:每天按时完成安排的项目,与产品、测试人员从不争辩,在对方需求合理范围内,二话不说便改好了。领导暗示有工时考核的KPI时,张超一律无视,只完成当天的活后,该下班便下班。

佛系的张超在公司两年,职位原封不动,薪资微调,优秀员工从没他份。后来原本做java开发的他突然主动要求换岗去安全组,从事安全开发一年后,他跳槽到某一线企业,工资是之前做java时的两倍。

表面是佛系程序员只狼技能点刷到吐,实际是在蓄能。那我们如何找到蓄能点呢?

每个职业的工作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新手期、熟练期和高手期。

在新手期,我们将全部精力放在上手当前的工作里,此过程大概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,这个阶段会感到稍微吃力。

一年后进入熟练期,我们对当前的工作有自己的经验总结,并摸索出适合自己工作方式的规律和流程,一般用80%的工作时间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。

三五年后,有些人会一直停留在熟练期,而有些人继续往更专业方向去钻研的话,会到达高手期。

通常“佛系”是在熟练期中出现。根据二八原则,80%的精力用于日常工作,20%则放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。

张超觉得java开发市场较饱和,想往安全开发方向发展。平常把工作完成后,便回家看安全方向的书籍。平常很少和人争辩的原因是,吵架的时间足以将bug修好了,省下来的时间早点干完活更好。

“决定一个人收入的,并不是有多忙有多累,熬过多少个白天和夜晚。唯有价值才能让一个人的身价倍增,而不是时间。”

著名的原华为员工——焱公子,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对于狼性团队这样说:

作为“华为军校”一名普通的“毕业生”,我要为老东家的做法点赞:只用行动说话,做出最好的反击。

事实上,这就是我认识的华为。一贯作风“对外低调,对内‘凶猛’”。

《神坛在左华为在右》一书作者、同是华为“毕业生”的末末,在采访任正非时,任老板曾表示:

“一个公司只有人说好,那不就快完蛋了嘛。

只要是真实的,真实的才尖锐,才有穿透力,但是不要愤世嫉俗。”

华为是伟大的,同时,它又是不完美的。它秉持的“狼性文化”,在大众心中一直毁誉参半,褒贬不一。

狼性的华为,是否有人性?

今天,我想从“离校学子”的角度,聊聊工作期间,华为曾对我的3次“洗脑”。

每一次,都是与这家企业的“狼性”和“人性”,在近距离接触。

虽然,“洗脑”最终都没成功,但不可否认,其对我之后工作观的形成,有着深远影响。

1、服从分配的志愿表:猛将必发于卒伍

深圳华为坂田基地。

我手上的号牌是112号。前方,100多个脑袋,朝气蓬勃,与当时颇为萧瑟的市场环境,形成鲜明反差。恍惚间,我会以为是大学新生入学。

为期一周的大队培训,是每一个华为入职员工,必须闯过的第一关。

6点起床,在教官带领下跑圈出操,先从身体上,让你迅速进入状态。

更关键的,是每天早9点—晚9点、整整12个小时的各类培训。

内容主要聚焦于公司文化、规章制度。通过导师宣讲、视频插播、分组讨论及开展辩论等方式,往复洗刷你的内心。

我至今仍记得其中一部宣传片。讲述日本地震,所有供应商包括客户都撤走了,唯有华为工程师依旧驻守抢修设备。

最终,华为第一时间让通信服务恢复正常,最大程度为客户挽回损失。

影毕,激荡的背景音乐声中,老师结合诸多快速升职的高管实例,给大家解读公司政策:

越以客户为本,越愿意去艰苦的地方,待遇越高,提拔越快。

也即华为文化里一直强调的:猛将,必发于卒伍。

当时大教室百来号人,像我这样的社招员工占三成只狼技能点刷到吐,多数是应届毕业生。他们面庞发亮,眼神闪光。

他们在志愿表上,纷纷主动勾选“愿意服从(全球范围)分配”。

培训结束,回想那一刻,我跟同学们都笑了:真是像极了一场“洗脑”行动。

入职前,我就曾听坊间传言:志愿表上,若选不,很可能直接失去offer。

不过,我并不确切。

因为属于定向招聘,我所属的分公司及岗位已经明确,面试我的直属领导甚至告诉我,选不服从也可。

我安静地坐在角落,没有签字。看着来往拿着表辅助卡盟,满面喜悦的年轻人,心想若我也是刚毕业,没准儿也是会热血沸腾,毫不犹豫奔向海外。

多年后,当我与当初的同学聊起这一幕,我们都依然觉得,这是华为对迈入校门的学子,上的第一堂“洗脑课”。

国外有些地方,环境艰苦,甚至战火纷飞、危险重重,可是华为人不退。

这是狼性。

人生每个阶段,我们要的、看重的东西各不相同。

这是人性。

“越难越高薪,越艰苦越快晋升。”狼性或人性,无非是价值观的选择、得失间的取舍,无关对与错。

只要认定值得,便无可厚非。

2、奋斗者精神:想活下去,唯有奋斗

很多人都听说过华为的“奋斗者文化”,我至今也仍能背诵:

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坚持艰苦奋斗。

这不是一句形式化的口号,而是公司最高纲领和行动准则。

华为成立之初,电信领域的国际巨头,无论北电、摩托、诺基亚还是爱立信,都已经有着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深厚积淀。

即便是国内,“巨大中华”(巨龙、大唐、中兴、华为)的影响力排名里,华为也一度排在末位。

后进之辈该如何迎头赶上?

多花时间,多付出精力,干别人不愿干的,无疑是努力又务实的做法。

30年历练,终成行业翘楚,华为就是拼博赶超、一路奋斗而来。

在华为,每一个正式员工,几乎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狼性的“奋斗者协议”:

▲我的奋斗者申请书

前半部分可自由发挥,但有几句话,必须是固定的:

自愿申请成为公司奋斗者,自愿放弃带薪年假,自愿放弃非指令性加班费。

这就是狼性文化。

让你从根上,真心实意地认同公司的奋斗文化。

任老板说,公司绝不会亏待奋斗者。

所言不虚。表现积极、成绩良好的员工,在华为一定能获得对等回报。

这句话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:如果你不够努力,或者拒绝申请成为“奋斗者”,在公司大概率就混不下去。

工作期间,我的多个领导都曾说过:我们当前最核心的任务,仍是活下去。而支撑我们活下去的唯一途径,唯有不懈奋斗。

正如任老板在《华为的冬天》中提到的:

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,对成功视而不见,也没有什么荣誉感、自豪感,而是危机感。

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,大家要准备迎接,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,这是历史规律。

居安思危,值得敬佩。

奋斗者精神,是华为对我的第二次“洗脑”。

最终,我还是跟很多同学一样,选择了中途转换赛道。或许只是因为,狼性加班的次数和时长,已远远超过我的负荷程度。

人生多元,我想再尝试另外一种方式。

末末在其书的最后,写有一段话,特别能代表我们所有离校学子的心声:

“一到周日下午,整个人就开始神经质,心跳加快、心神不安,因为宝贵的周末要结束了,接下来的工作就像巨石压在心头。

到后来的麻木,因为习惯而麻木,这比当初的神经质更可怕。

我心里明白,麻木的时候就是爱已疲劳了。八年多来,活得太用力。爱已淡,身已倦。

大浪淘沙,向留下来的英雄们致以深深的敬意!

而我,就此别过。”

3、离开的姿势:人走茶会凉,无情也有情

人走茶凉,是职场常态,而在华为,因为苛刻的绩效考核,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。

2015年5月,我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。领导问,你以后估计不会再回来了吧?

我点点头。他笑,跟我商量:“要么,你留到下半年再走如何?”

我立刻会意。待到下半年,公司启动年度考评,我就可以帮部门背一个C。

华为的制度,会为绝大多数部门,分配考核ABC的指标比例。

A,次年大幅涨薪+职级提升;C,不涨薪甚至降职降薪。连续两年C,直接辞退。

如果全部门都表现良好,A和C怎么打?C该打到谁头上?对部门主管而言,既是博弈,也是煎熬。

此时,若出现某员工主动提出调岗或者离职,就是在解救部门主管的两难处境。

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:太好了!这个C,终于有着落了。

因为,不管调岗,或者离职,都同样意味着:你不再是我的人了。

我很清楚这一点。我笑着回答领导,可以啊。多拿几个月工资,也蛮好的。

最后,我带着C离开。

这是华为对我的第三次“洗脑”。它告诉我,人走茶凉的制度冰冷无情,但合乎情理。

同等努力又结果优秀的情况下,若人走茶不凉,依然拿走B+甚至A,还在岗拿了C的人,心会不会凉?

作为管理者,之后又该如何带队?

对离职员工“薄情”,也正是对在职员工“深情”的方式吧。

即便你在职时工作优异,一旦萌生去意,就当自动跟过去清零,这是成熟的职场人,该有的觉悟。

但当时的我,因为性格因素,作为管理者,终究下不去这狼性的手,于是背离了。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。

4、华为不完美,但无碍伟大

“毕业”三年,我常常想起在华为的日子,包括它对我的3次“洗脑”。

它的热血、它的苛刻、它的无情、它的粗暴,似乎都透着极致的单纯——

在强烈的目标导向下,勾心斗角几乎没有生存空间。心机婊、小白兔、老油条,在这家公司活不过两集;

只要奋斗,必有回报,这个平台,已经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平;

你在,并肩作战;你走,恕不远送。

不纠结,不惆怅,干脆利落,反倒可以更好地聚焦目标。

它简直职业化得不近人情。再谈狼性或人性,似乎都不妥帖了。

可正是这样的华为,做到了世界第一。

中华有为。

华为,是我们心中不甚完美的母校,却是一家必有大为的伟大企业!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