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郭光明
长桥漠漠阴崖下,野草萋萋古寺边。
柿叶正青秋未老,行人指点锦阳川。
——【唐】高 瑾
此首七言绝句,语言精炼,素朴秀美。诗之大意是,长桥静卧,山崖背阳;古寺僧寮,野草繁茂,青涩的柿叶,到了秋天,还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绿色,诗人自问,如此超乎寻常景色何处,借行人之手,以行动代替语言,点明此处正是锦阳川。此诗境界优美,兴味隐跃,全篇无经营、造作之痕,正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,收录于清初编修的《全唐诗》。
《全唐诗》,中国规模最大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唐代诗人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诗,高瑾作为唐代山东历城诗人,存其诗仅六首。但就是这六首诗,有两首诗咏锦阳川,可见锦阳川之山水盛景,激发出诗人的创作灵感,将锦阳川的自然面貌与诗人的精神风貌融为一体,同时展现给了读者,达到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。
锦阳川,又名南川,其流量、长度及流域面积,次于济南“南山三川”之首的锦绣川,但史上有名,称“玉水”。《水经注》载,“玉水,导源泰山朗公谷”,称朗公谷“旧名琨瑞溪,亦谓琨瑞水”,说玉水由朗公谷出,“经玉符山”,“又西北,经猎山东,又西北枕祝阿县故城东、野井亭西”,“北流注于济”。也就是说,玉水是玉水,玉符河是玉符河。从今之四门塔景区,经柳埠东、柳埠中、东坡、西坡、突泉、门牙等诸村,西北流向卧虎山水库的这一段,是玉水;卧虎山水库的下游,称玉符河,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郦道元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界定。
对此,明代文学家、“后七子”领袖人物、被尊为“宗工巨匠”的李攀龙,辞官回乡后,相约隐居锦绣川的户部主事刘天民、家居济南的德府长史许邦才同游锦阳川后,以精炼的语言、流畅的音节,行云流水般地作《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》一诗,吟咏锦阳川,如入“无我之境”:
锦溪人醉接䍦斜,邀客看花右史家。
右史未归休下马,长安城里正看花。
但是,郦道元称玉水源于朗公谷,却是有误。尽管,古时朗公谷之涌泉、汝泉、神异泉、滴水泉、泉子峪泉,泉涌颇丰,但相比之下,琨瑞之水充其量只是玉水的一个支流。所以,乾隆《历城县志》称,锦阳川的源头至少有五个,分别是窝铺峪的仙龙潭、李家塘峪的水帘洞泉、袁洪峪的茶臼河、齐城峪的冰冰泉、西南峪的泥淤泉,可谓一川连五峪,峪峪有泉水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流域内今有主要泉池三十九处,史料记载而现状不详或已湮塞者还有八处,这种特殊的地理风貌,不但汇聚起了各峪的泉水,形成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,润育出一个个神话的、历史的传说,而且还沉淀出锦阳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质。其中:
仙龙潭位于长城岭之龙王崖村西。此潭曾是龙王崖之下的天然石潭,共有三个。据说,三个石潭形如铁锅、状似瓷坛,清澈,幽深,当地人称为“三龙潭”或“龙潭”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修水利时,在此处筑土坝蓄水,始称“三龙潭水库”。二十年后,为增加水库容量,改土坝为石坝,提升了水库的蓄水能力。同时,传唐代黄巢曾率军在此驻扎过,遂易名“黄巢水库”,而龙潭湮没于水库坝下。
黄路泉位于长城岭之黄路泉村西。黄路,黄巢之路。传,黄巢与官军交战时,曾由此至交战顶。而泉也因此而名。今之黄路泉,自和尚帽山东麓之岩洞出,先汇于长方形水池,后沿输水管道流入各家各户,供全村人饮用。而泉池虽被水泥板棚盖,但盛水季节,仍溢出泉池,顺山势漫流于石坝水塘,从而使水塘芦苇丛生,沟渠纵横。
独孤泉列明、清济南七十二名泉,收录于晚清郝植恭之《七十二泉记》,今况不明。明崇祯、清乾隆《历城县志》、道光《济南府志》称其“在天麻岭下,北流入锦阳川”。天麻岭,位于窝铺峪刘家峪村之东南,因岭上广种天麻而名。明代诗人晏璧于永乐年间出任山东按察司佥事时,以名泉而诗,作《济南七十二泉诗》,吟咏其曰:
天麻山北水盈渠,山水流传姓独孤。